【人才培育系列】搭起一座生命的橋樑

受訪學生:

林謙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 /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洪筱筑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 /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保吉企業前董事長簡承盈,參與國際扶輪社已有超過 20 年的時間,並擔任國際扶輪 3521 地區 21-22 年度總監,長年積極投入健康、教育等相關公益活動。

而 2014 年的一念之間,種下他近十年「生命橋樑助學計畫」的捐助灌溉。

簡承盈董事長表示,生命橋樑助學計畫主要由瑞安扶輪社創社社長、國際扶輪 3521 地區 19-20 年度總監馬靜如發起。除了希望透過獎助學金的支持,減輕學生的經濟煩惱,能安心就學,更規劃完善的導師制度和職涯課程,協助受助學生成長築夢。

他對這樣的理念深表認同,從 2014 年起便加入捐助行列,至今未曾中斷。截至 2022 年為止,共贊助 27 人次,贊助金額超過 100 萬元,而生命橋樑助學計畫隨後開枝散葉,由 3521 地區拓展到更多扶輪社,至今已協助了超過 1770 位學生。

簡承盈說:「有些學生只是缺了一個機會。」除了希望為年輕學子開一扇窗,有機會突破困境,他亦對扶持母校學生懷抱一份使命感,期待有更多醫學及生物科技相關人才能夠在未來人生軌道上展翅高飛。

身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亦曾擔任校友總會長,他特別指定以臺北醫學大學學生為優先贊助對象,在生命橋樑助學計畫成立第一年,更率先贊助了 10 位臺北醫學大學學生,涵蓋醫學系、牙醫系、護理系、醫務管理系、保健營養系、高齡健康管理學系等。

運用所學,成為下一個助人者

以連續三年申請取得生命橋樑獎助學金的林謙為例,原本就讀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如願進入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就讀。父親早逝的她,媽媽投入保健食品行業,隻身將她和妹妹扶養長大。

▲ 林謙(右)連續三年申請取得生命橋樑獎助學金,如願進入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就讀。

對林謙而言,這份工作不只讓她們一家得以溫飽,也讓她從小無形中吸取了不少和健康、營養相關的知識,她也因此萌生繼續往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念頭,希望可以運用所學幫助他人。

放眼未來,她不排斥任何可能性,甚至是創業。獲得的獎助學金,除了減輕學費、購買原文書和參考書的負擔,也讓她更有餘裕選擇有興趣的線上課程,更進一步探索自己在行銷等各領域的興趣,多元累積職場先備技能。

而公共衛生學系的洪筱筑,則選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繼續深造,關心身心障礙者生活照護花費衍生的健康福利議題。

她笑稱,當初申請繁星計畫時「臨陣脫逃」,排隊遞交志願序時,仍有著一絲猶疑的她和同學討論:「哪一個科系可以幫助比較多人?」

結果在最後一秒,她就這樣將第一志願改為公共衛生學系,踏上了截然不同的求學之路。

持續助長夢想的火苗

進入大三後,除了專業知能,有了更多深入社區關懷、以人為本的相關課程,如社區衛生學、婦幼衛生等,讓洪筱筑愈讀愈有興趣。

後來也是考量除了傳統公衛的路線,以數據決策,透過管理方法或政策介入;她更希望發揮志趣,深入發掘個人在公共衛生或醫療體制中會面臨的問題,因此選擇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將公衛專業結合法律、倫理、人權、社會人類學、醫學人文等跨領域視野,進行深入研究。

▲ 生命橋樑獎助學金受獎學生洪筱筑(左3) 攻讀

相較於許多面臨畢業季的碩士生,為論文和實驗進度所苦,說起自己對公共衛生的歸屬感和初衷,洪筱筑神采奕奕,對未來充滿熱情和期待。

誠如林謙所觀察,三年申請生命橋樑助學計畫下來,她在課程中結識了許多對未來目標清晰,且主動爭取資源的同儕,在課業與娛樂的學生日常外,更積極思考規劃自身未來發展。如此的特質,在林謙和洪筱筑身上嶄露無遺。

對於簡承盈而言,生命橋樑助學計畫的初衷,除了讓受助學子不會因為需要花上大把時間打工而無法專注課業、阻礙學習;另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讓他們能在寶貴的求學時期,不因客觀條件的限制,依然有一處夢想自由揮灑的舞台,不放過任何實現目標的機會。

畢竟當內心不受侷限,自然會對各種來到眼前的機會 say yes. 擁抱各種可能性,這些潛在的未來人才能夠適性發展,找到一條生命的出路,更有機會發光發熱。

Scroll to Top